⒈ 文辞凄切而艳丽。
例自屈宋以降,为文者本于哀艳,务于恢诞,亡于此兴,失古义矣。——柳冕《与徐给事论文书》
英be sad and beautiful; be sadly touching; be plaintive and elegant;
⒈ 见“哀艳”。亦作“哀艷”。
⒉ 谓文词悽恻绮丽。
引唐 柳冕 《与徐给事论文书》:“自 屈 宋 已降,为文者本於哀艳,务於恢诞,亡於比兴,失古义矣。”
清 侯方域 《书<吴延仲集>后》:“﹝ 延仲 ﹞近体颇哀艳。在 韩 李 间,非其至也。”
刘师培 《南北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wenxue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文学不同论》:“子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山 继作,掩抑沉怨,出以哀艷之词。”
⒊ 谓情致哀婉缠绵。
引徐迟 《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mud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牡丹》:“她是那样的单纯、妩媚、美丽,却又何等的高傲、哀艳、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tongk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痛苦!”
⒈ 文词悱恻绮丽。
引唐·柳冕〈与徐给事论文书〉:「自屈宋已降,为文者本于哀艳,务于恢诞,亡于比兴,失古义矣。」
⒉ 哀婉凄艳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qings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情思。
引清·沈起凤《谐铎·卷四·南部》:「如金德辉之寻梦、孙柏龄之别祠,仿佛江采苹楼东独步,冷淡处别饶一种哀艳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