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妇吟·寄东平李司空师道。唐代。张籍。 君知妾有夫,赠妾双明珠。感君缠绵意,系在红罗襦。妾家高楼连苑起,良人执戟明光里。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拟同生死。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。
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,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。
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,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。
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,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。
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,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。
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,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。
节妇:能守住节操的妇女,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。吟:一种诗体的名称。李司空师道:李师道,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。
妾: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,这里是诗人的自喻。
缠绵:情意深厚。
罗:一类丝织品,质薄、手感滑爽而透气。襦:短衣、短袄。
高楼连苑起: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。苑: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。起:矗立着。
良人: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。执戟:指守卫宫殿的门户。戟:一种古代的兵器。明光:本汉代宫殿名,这里指皇帝的宫殿。
用心:动机目的。如日月:光明磊落的意思。
事:服事、侍奉。拟:打算。
何不:一作“恨不”。
参考资料:
1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年12月版:第322-323页
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,又冠以检校司空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。中唐以后,藩镇割据,用各种手段,勾结、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。张籍是韩门大弟子,他的主张维护国家统一、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。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。
参考资料:
1、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 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年12月版:第758-759页
《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》载于《全唐诗》卷三八二。下面是国学大师、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quanguo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与苏州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daxue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大学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wenxue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文学院徐永端教授对此诗的赏析。
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woiw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委婉地表明自己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taid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态度。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,骨子里却是一首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zhengzh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政治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uqi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抒情诗,题为《节妇吟》,即用以明志。
此诗似从汉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ef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乐府《陌上桑》、《羽林郎》脱胎而来,但较之前者更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woiw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委婉含蓄。
首二句说: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,还要对我用情,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,语气中带微辞,含有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qianze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谴责之意。这里的“君”,喻指藩镇李师道,“妾”是自比,十字突然而来,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。
接下去诗句一转,说道:我虽知君不守礼法,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,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。表面看,是感师道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zhij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知己;如果深一层看,话中有文章。
继而又一转,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,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,身属中央。古典诗词,传统的以夫妇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biy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比喻君臣,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。
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ganqi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感情上很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maodu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矛盾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ixiang2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思想斗争激烈:前一句感谢对方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anwe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安慰对方;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,“我与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zhangf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丈夫誓同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engs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生死”。
最后以深情语作结,一边流泪,一边还珠,言词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woiw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委婉,而意志坚决。
诗中所说“双明珠”是李师道用来拉拢、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,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、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。作者慎重考虑后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woiw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,做到了“富贵不能淫”,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。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,作者并不想得罪他、让他难堪,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。
此诗富有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minge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民歌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fe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风味,它的一些描写,在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nl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心理刻画中显示,写得如此细腻,熨贴,入情入理,短幅中有无限曲折,真所谓“一波三折”。
此诗词浅意深,言在意外,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zhengzh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政治立场。全诗情理真挚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nl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心理描写细致入微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woiw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委婉曲折而动人。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onghua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胸怀这一因素外,其在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ish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。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,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,不再勉强。
张籍(约767~约830),唐代诗人。字文昌,汉族,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)人,郡望苏州吴(今江苏苏州)1 。先世移居和州,遂为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。世称“张水部”、“张司业”。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,并称“张王乐府”。著名诗篇有《塞下曲》《征妇怨》《采莲曲》《江南曲》。1 《张籍籍贯考辨》认为,韩愈所说的“吴郡张籍”乃谓其郡望,并引《新唐书·张籍传》、《唐诗纪事》、《舆地纪胜》等史传材料,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。 ...
张籍。 张籍(约767~约830),唐代诗人。字文昌,汉族,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)人,郡望苏州吴(今江苏苏州)1 。先世移居和州,遂为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。世称“张水部”、“张司业”。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,并称“张王乐府”。著名诗篇有《塞下曲》《征妇怨》《采莲曲》《江南曲》。1 《张籍籍贯考辨》认为,韩愈所说的“吴郡张籍”乃谓其郡望,并引《新唐书·张籍传》、《唐诗纪事》、《舆地纪胜》等史传材料,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。
仁化锦石岩 其四。明代。符锡。 江翻西日愰丹厓,抉眦南荣斗柄楷。突兀尚愁飞鸟度,幽偏真剌野夫怀。龙栖石洞云常雨,凤翥韶津礼亿柴。罢却薰弦弄明月,未应佺偓隔形骸。
客中遇雪不胜家山之思催晦庵写诗及书。宋代。赵蕃。 旅枕骤疑风彻屋,晓窗还见雪填渠。梅花未放腊前蕊,雁足浑无别后书。故意谁其哀范叔,倦游身自困相如。赠言故愈绨袍赐,载路何须驷马车。
次韵。明代。郑潜。 山从远浦尽,路向断桥过。破屋鸣春雨,寒潮送晚波。故人耀华毂,小隐隔蓬窝。出处从吾好,前川寄一蓑。
广陵欧阳永叔赠寒林石砚屏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磷磷石岸上,浓淡树林分。隔水见寒岛,暗枝藏宿云。贤哉吾益友,持以赠离群。琥珀不须问,中心多化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