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兴杂诗

吴兴杂诗朗读

交流四水抱城斜,散作千溪遍万家。

深处种菱浅种稻,不深不浅种荷花。

译文

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,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。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,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。

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,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,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,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。

注释

吴兴:今浙江省湖州市。

杂诗:题目中不指明题材内容的诗。

交流四水:即“四水交流”:四条河流交错地流通。交流,交叉沟通。四水,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、东苕溪,二水合成霅溪,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。

抱城斜(xiá):绕着城斜流。斜,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城墙构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。

散作:分散成。

千溪:很多条流水。千,与后面的“万”同用以形容数量多,均不是确数。

遍:遍及。

深处:水深的地方。

菱(líng):水生草本植物,果实叫菱角,可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志兴.《绝句精选》.上海:学林出版社,2005:336

2、郑万泽,姚芳藩,甘雪娟.《古诗一日一首(夏)》.上海:上海教育出版社,1984:269

3、马太钦.《中国历代诗词精华选编》.郑州:河南人民出版社,2006:138

4、蓝光中.《历代诗歌选读·下卷》.广州:中山大学出版社,2011:315

5、杨箫.《历朝田园渔樵诗》.北京:华夏出版社,1999:407

6、朱安群,郭纪金.《历代山水诗选》.南昌:江西人民出版社,1981:234

7、李昌宗,黄蓉.《中国古代山水诗选读》.成都: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,1989:237

8、卢如山.《绝句选译》.香港:天马图书有限公司,2002:301

吴兴杂诗创作背景

  阮元在做浙江巡抚时,颇为关心百姓及农事,不时出外巡视民情,因此对地方的山川形势比较熟悉,这首《吴兴杂诗》便作于嘉庆二年(1797)。在江南水乡,地处太湖南面的吴兴(今浙江湖州)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。此诗即描写吴兴的田园风光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章涛.《阮元年谱》.合肥:黄山书社,2003:138

2、衣殿臣.《历代哲理诗》.北京:大众文艺出版社,2000:425

3、周啸天.《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》.北京:国际文化出版公司,1996:1139

  “交流四水抱城斜,散作千溪遍万家。”写吴兴地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ui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水乡的特殊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zir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自然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fe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风光。读者首先注意到两句中的三个数量词,它们写出了密而不紊的一片水系。“四水”是主干,“千溪”是支流,“万家”则意味着更多的支流。通过“交流”、“散作”“遍”等动词勾勒,读者仿佛凌空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niao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鸟瞰,一望收尽吴兴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ui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水乡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fe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风光。被这密如蛛网的水系所分割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jiangn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江南绿野就变成许多色块组成的锦绣。“抱城斜”是指环城的干流与城墙有一定走向上的斜度,是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zir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自然形成的一种势态,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是活水,它们给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jiangn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江南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anyo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原野带来了生机。

  “深处种菱浅种稻,不深不浅种荷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hua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花”两句写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ui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水乡农作及其特点:人们在水深处种菱,水浅处种稻,而在不深不浅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dif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地方种藕。它首先给读者呈现的是一派富庶的景象,难怪“人人都说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jiangn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江南好”,难怪有“苏杭熟,天下足”的俗谚了。这两句还给人更多的美感,在前二句的背景上描绘了更加生动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jingw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景物,即各种作物互相间杂,组成缤纷错综的图案。不说种藕而说种“荷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hua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花”,固然是为了字数韵脚的要求,但也使人从经济价值观念中跳出来,从审美价值角度来审视这幅图景。待到夏秋之交,绿的菱叶,黄的稻浪,红的荷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hua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花交相辉映,那是一幅格外宜人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tuhua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图画。从语言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fe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风韵看,这两句也极有意趣,上句以“句中排”形式,揭出一“深”一“浅”,相反相成,已给人有唱叹宕跌、无限妍媚之感。而作者能事未尽,又写出一个“不深不浅”,对上句来了个折中,表现出绝妙的平衡;而在“深”“浅”字面上前分后总,又推出一层唱叹之音,使此诗洋洋乎愈歌愈妙。

阮元

阮元(1764~1849)字伯元,号云台、雷塘庵主,晚号怡性老人,江苏仪征人,乾隆五十四年进士,先后任礼部、兵部、户部、工部侍郎,山东、浙江学政,浙江、江西、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、湖广总督、两广总督、云贵总督等职。历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体仁阁大学士,太傅,谥号文达。他是著作家、刊刻家、思想家,在经史、数学、天算、舆地、编纂、金石、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,被尊为三朝阁老、九省疆臣,一代文宗。 ...

阮元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夏月灌鞠根,见花在秋日。先时不施工,临花已何及。

()
郭印

孤馆幽幽一境清,昼长无事亦无营。

睡频推枕仍重起,坐久抛书却再行。

()

茅屋阴阴水北村,满床书卷一桐孙。雨声长在黄梅树,四月来时不出门。

()

教欲明南国,无如小召公。埙篪后先奏,鲁卫古今同。

特操银潢远,清班玉笋空。洛阳潮雪外,脚脚是华风。

()
孙继皋

草玄人已去,天地此空亭。老悟生如寄,狂疑醉不醒。

名题高士传,光失少微星。犹有寒山色,依然为尔青。

()
刘斯奋

势坼南陲外,经冬草不黄。当时收四海,此地称殊方。

瘴气云犹湿,边烽夜可望。怀人独不见,日落意茫茫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