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钱塘江

忆钱塘江朗读

昔年乘醉举归帆,隐隐山前日半衔。

好是满江涵返照,水仙齐著淡红衫。

译文

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,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。

此时此刻,最迷人的还是返照入江,满江一片红光,那江面上的点点白帆,在夕阳的辉映下,宛若水中的女神们一齐穿上了淡红的衣衫。

注释

钱塘江:亦作“ 钱唐江 ”。 浙江的下游,称钱塘江 。江口呈喇叭状,海潮倒灌,成著名的“钱塘潮”。

昔年:往年;从前。

归帆:指回返的船只。

好是:好像;犹如。亦作”好似“。

涵:包含。

水仙:传说中的水中神仙。

  李觏的这首《忆钱塘江》,独辟蹊径,与众不同。诗人在诗中不写气势恢宏的钱塘江潮,而以“醉”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,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醉眼中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y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奇景。

  诗的前两句“昔年乘醉举归帆,隐隐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山前日半衔”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osh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写诗人当年乘醉行船归来,一路观赏着钱塘江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bangw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傍晚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moiji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美景。首句中的“昔年”二字,紧扣诗题的“忆”,表明诗人是凭自己的记忆来描绘他当年观赏钱塘江之奇景的;“乘醉”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。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,所以他放眼望去,隐隐约约地看到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y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夕阳西下,一半已隐身匿迹,另一半还悬挂在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山头上,仿佛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山口衔着半个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y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夕阳似的。次句中的“隐隐”、“衔”诸语下得颇为精妙,很切合诗人醉眼赏景的特点。

  诗的后两句“好是满江涵返照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uixi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水仙齐着淡红衫”,这里,诗人先以“好是”二字提示下文将拓深诗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iji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意境;继而,以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oumo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优美的笔触描绘了返照入江的情景;最后,则展开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ng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想象的翅膀,以“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uixi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水仙齐着淡红衫”奇妙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biy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比喻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ish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艺术地再现了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y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夕阳辉映点点白帆的奇景。这两句诗亦实亦虚,虚实相间,也完全切合诗人醉眼观赏醉景——令人陶醉的钱塘江奇景的特点,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异想。

李觏

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,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康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 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 ...

李觏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南山看雾起,雷为雨吹嘘。淡淡秋无迹,淙淙夜不虚。

池塘堪浴佛,稞麦渐仓储。更喜羊脂厚,厨供大嚼初。

()

受降临轵道,争长趣鸿门。驱传渭桥上,观兵细柳屯。
夜宴经柏谷,朝游出杜原。终藉叔孙礼,方知皇帝尊。

()

谯角咿呜到枕边,边情似向曲中传。梅花三弄月将晚,榆塞一声霜满天。

织锦佳人应有恨,枕戈老将想无眠。争如二月春风市,卖酒楼头听管弦。

()

凤纸衔封玉镜台,绣鸾传记已相猜。倾城笑脸千金样,莫对閒人一例开。

()

紫骝何处系垂杨,菡萏初分太液长。十万红妆齐衒色,三千彩袖各飞香。

游童戴叶翻歌扇,稚女穿花出画航。最是夜来添怅绝,湖南一路下新霜。

()

令子内庭书制诰,佳孙复作序班郎。一门三代沾恩泽,更着锦衣归故乡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