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净沙·夏。元代。白朴。 云收雨过波添,楼高水冷瓜甜,绿树阴垂画檐。纱厨藤簟,玉人罗扇轻缣。
云收雨停,雨过天晴,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,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,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,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,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。纱帐中的藤席上,有一个芳龄女孩,身着轻绢夏衣,手执罗扇,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。
越调:宫调名。天净沙:曲牌名,入越调。
画檐:有画饰的屋檐。
纱厨:用纱做成的帐子。簟(diàn):竹席,苇席。
缣(jiān):细的丝绢。
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:用写生手法,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。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:云收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雨霁,流水波添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雨过天晴,楼也显得比平时高,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,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ho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雨后的瓜似乎也显得比平时甜了,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。后两句是第二层次,画面上出现了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renw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人物:纱帐中的藤席上,一个身着轻绢夏衣,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,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shigu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时光。整首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oli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ti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夏天躁热、喧闹的特征,却描绘了一个静谧、清爽的情景,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。
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,得力于作者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ish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艺术上的功力。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,全用白描,简洁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。其次,作者特意选择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ho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雨后的片刻,将夏日躁动的特征,化为静态:云收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雨过,绿荫低垂,就给人一种清爽、恬静、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youxian2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悠闲的感受。第三,与白朴的《天净沙·春》一样,这首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oli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nuz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。不过,在《天净沙·春》中,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“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renw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人物”的视觉和听觉,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,“楼高水冷瓜甜”,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。
白朴(1226—约1306) 原名恒,字仁甫,后改名朴,字太素,号兰谷。汉族,祖籍隩州(今山西河曲附近),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),晚岁寓居金陵(今南京市),终身未仕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、曲作家、杂剧家,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。代表作主要有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、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》等。 ...
白朴。 白朴(1226—约1306) 原名恒,字仁甫,后改名朴,字太素,号兰谷。汉族,祖籍隩州(今山西河曲附近),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),晚岁寓居金陵(今南京市),终身未仕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、曲作家、杂剧家,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。代表作主要有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、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》等。
枕上闻风。明代。纪青。 疏懒而今成自然,醒来不是听鸡年。霜风一夜寒多少,重理禅衣覆足眠。
送陈文是掌教南海兼寄诸里友。明代。陈子壮。 吾土之官易,同年感旧劳。宿名留乙榜,真卷贵仪曹。不倦云中翼,相从海上涛。心知贤弟子,多有妙音操。
夜闻洛滨吹笙。唐代。张仲素。 王子千年后,笙音五夜闻。逶迤绕清洛,断续下仙云。泄泄飘难定,啾啾曲未分。松风助幽律,波月动轻文。凤管听何远,鸾声若在群。暗空思羽盖,馀气自氛氲。
瑞峰院夜语奉酬郑簿。宋代。林亦之。 百级上层峦,呼镫同所欢。瓷杯真有道,行李似无官。妙语胜熊掌,疎才愧鹖冠。古人相见意,不作酒肴看。
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·吴王猎场。宋代。韩维。 吴王昔用武,所乐惟干戈。安知圣人间,祝网解其罗。朝行数田护,暮返论战多。千载亦何有,柔桑阴满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