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夜吴歌·夏歌

子夜吴歌·夏歌朗读

镜湖三百里,菡萏发荷花。

五月西施采,人看隘若耶。

回舟不待月,归去越王家。

译文

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,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。

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,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。

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,便被选进了宫中。

注释

子夜吴歌:六朝乐府吴声歌曲。《唐书·乐志》:“《子夜吴歌》者,晋曲也。晋有女子名子夜,造此声,声过哀苦。”《乐府解题》:“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,谓之《子夜四时歌》。”李白的《子夜吴歌》也是分咏四季,这是第三首《秋歌》。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。

镜湖:一名鉴湖,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。

菡(hàn)萏(dàn):荷花的别称。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“菡萏”,即花苞。

若耶:若耶溪,在今浙江绍兴境内。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,相传西施浣纱于此,故又名“浣纱溪”。

回舟不待月:指西施离去之速,就在回舟的时候,月亮尚未出来,就被带邀而去了。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。

  这首诗以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eji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写景起端:“镜湖三百里,菡萏发荷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hua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花。”广阔三百里的镜湖,在含着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hua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花苞的荷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hua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花吐发的时候,西施泛舟出现了,成为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caili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采莲人,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,“人看隘若耶”,人人争餐秀色,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,这一“隘”字传神,那种人潮汹涌、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,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,将王维的“艳色天下重”的虚写,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。这里又戛然而止,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,而留下了很大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ng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想象空间,让读者以合理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ng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想象来补足:勾践早已确定使用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moi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美人计来对付吴国,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,轰动当地,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,有了这位不二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moinu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美女人选之后,才“回舟不待月,归去越王家”。较之王维的“朝为越溪女,暮作吴宫妃”,语异而意同,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,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moi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美人计的过程;李白的诗实施了“截割”,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,同样地表现了“艳色天下重”的意义。这种截割,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:既然是“归向越王家”,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moi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美人,但他在“报吴”、“复仇”的目标下克制住了;而西施的入吴,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。这等于是提醒读者:“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,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?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,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?”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,并不是他写不出,而是他有意不写。这样做,同样给读者留下了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ng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想象的余地。

  西施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cailia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采莲,在若耶溪里,不但有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chuanshuo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传说,而且合情理;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,则是作者的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ng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想象了。但这一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xiangxiang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,因为如果是借镜湖HRef=https://www.qijian.info/list/hushui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“自鉴其美”,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,那么下句“人看隘若耶”就显得多余了,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。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
李白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西风吹洋河,北风吹洋河,风水相激如鸣珂。少年巳有四方志,今日果向穷边过。

我有千里骥,可以空骆驼。我有双龙剑,当为斩鼋鼍。

()
李覯

昔年曾泛西湖流,君今更住西湖头。

人生多是未得往,地上有天何处求。

()

畴昔之京国,荒凉见兹县。今我复斯来,甫田昔为佃。

颇闻长官仁,招集得民便。麦秀匝四野,牛羊勿履践。

()

镇淮楼下旌旗,晶明辉映云山阁。宸旒倚重,折冲千里,无逾秋壑。缓带轻裘,纶巾羽扇,从容筹略。使毡裘胆破,丁宁边吏,无生事,空沙漠。
二十四桥风月,称断楼、卷尽帘箔。绂麟华旦,饱吟玉蕊,款簪金药。驿骑朝驰,宝鞍卖赐,御筵宣押。更赐环促如,中书入令,作汾阳郭。

()

月高长握笛,风急骤添弦。欲问来何处,青天但默然。

()

芳春骤青骊,遨游楚江滨。道旁若堂封,云是吕王坟。

衢路化陌阡,台馆尽烧焚。阴风啸寒鸱,古隧翔狐群。

()